2006年1-9月5家机床上市公司共实现销售收入58.10亿元,同比增长22.29%,增速比行业平均水平低1.61个百分点,SST纵横的销售收入下降,严重拖累了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在剔除掉SST纵横后,上市公司销售收入增幅为24.67%,高出行业平均水平0.77个百分点。机床上市公司共实现净利润13472万元,同比下降6.11%,净利率2.37%;在剔除掉SST纵横后,净利润同比增长16.35%,净利率为3.00%。上市公司利润增长不如预期的主要原因是权重最大的沈阳机床业绩不达预期,S交科技经营状况良好,净利润增长率达65.72%。
上市公司毛利率略有下降,与行业平均水平持平。2006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为20.23%,较2005年全年下降1.12个百分点,较2005年同期下降0.27个百分点,与行业平均水平基本持平。毛利率小幅下降主要原因是主要企业沈阳机床2006年进行搬迁改造,成本提高。
3.4铁路设备:行业发展迎来机遇
3.4.1主要经营指标显著好转
2006年1-10月,铁路设备行业实现销售收入568.33亿元,同比增长20.71%,增速分别较2006年上半年提升4.14个百分点,与2005年全年持平;实现利润总额15.23亿元,同比增长86.14%,增速分别较2006年上半年和2005年全年提升14.29、16.87个百分点;毛利率为15%,分别比2006年上半年和2005年全年提升1.11、1.1个百分点;税前利润率为2.68%,分别比2006年上半年和2005年全年提升0.63、0.04个百分点。
从目前情况看,铁路机车盈利能力不强,铁路机车车辆配件和铁路专用设备及器材、配件赢利能力较好。铁路机车赢利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是现在铁道部正集中改造现有车辆,采购新车数额没有明显增长,而且产品毛利率低仅为10.37%,预计2008-2010年间随着高铁逐步建成,采购新车的力度将逐渐加大,铁路机车的销售收入增长和毛利率均将大幅度提高。
3.4.2铁路投资加速带动行业高速增长
我国铁路总体发展水平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未来将逐渐改善。
根据铁路“十一五”规划,预计到2010年将达9万KM(其中电气化铁路約4万KM),对比2005年底我国铁路总里程为7.54万KM(其中电气化铁路约2万KM),隐含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近8%,远高于前20多年1.41%的年复合增速。
铁路投资加速,铁路设备面临跨越式发展机遇。依据《铁路“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新建铁路1.7万公里,2010年全国铁路营运里程将达到9万公里以上;年均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500亿元,相比原先的500-600亿元投资额呈数倍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6年1-10月,城镇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4.2%,增速远高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我们预计随着铁路投资的加速,铁路设备制造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铁路复线化、电气化进程的加快将加速铁路车辆的更新换代,并推动相关零配件需求的增长。预计未来三年我国铁路运输设备收入增速将维持在20%以上。
3.4.3上市公司:利润大幅增长机械行业
中铁路设备上市公司共四家,2006年1-9月收入同比增长54.72%,净利润增长121.25%,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平均毛利率为14.7%,低于行业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北方创业06年第三季度专用汽车产品处于亏损状态,影响了公司获利能力,进而影响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水平。
铁路投资加速拉动相关设备市场需求,上市公司上半年的业绩已经开始体现出行业景气带来的业绩提升。太原重工和晋西车轴业绩快速上升,太原重工、北方创业存在大股东优质资产注入可能,建议重点关注晋西车轴、太原重工、北方创业。
3.5航空航天设备
3.5.1行业发展面临机遇
行业运行情况。航空航天设备包括飞机制造、航空航天制造、飞机修理等,国内航空制造业务包括:军机、支线客机制造、及航空零部件制造、转包业务。2006年1—10月,我国飞机制造和修理行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4.16%、14.29%;航天器制造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8.53%、162.63%。
由于行业进入壁垒高,飞机和航天器制造业的毛利率相对其他机械产品较高,1—10月两行业毛利率分别达到21.71%、30.01%,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3.05和1.6个百分点。
中国国防战略已现重大变革。中国现在已是世界最大制造业基地、第三大出口基地,但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迎来了“中国威胁论”、贸易摩擦和亚太军事格局的新变化。
同时,台海局势、能源安全等因素促发了中国国防从“消极防御”向“积极防御”转变,令中国国防战略出现重大变革。统计数据显示,近五年军费占财政支出、GDP的比例维持在8%和2%以下,但中国每年军费支出的绝对值已从1998年的不足1000亿元猛增至2005年的2500亿元水平附近,军费支出年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
中国航空制造业亟待加强。虽然中国是世界上少数能够制造所有主要类型军用飞机(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和直升机等)的国家之一,但中国在飞机研制能力的诸多方面仍存在较大缺陷,比如至今尚不具备研制大型轰炸机、喷气客机的能力,中国航空制造业的总体水平落后世界一流国家至少20年。
未来5年中国航空航天事业面临重要发展机遇。根据国防科工委制定的“十一五”规划,在未来5年中,军工全行业的总收入年均增长1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30点以上,而航空航天则是整个军工产业的最高领域。国家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了16个重大专项,有3个涉及了航空航天产业,分别是大型飞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这些目标的实现,除了要求我国政府继续加大对航空航天的投入,同时还要鼓励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体系,保证航空航天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3.5.2上市公司:重点关注资产注入企业
2006年前三季度,9家上市公司平均收入、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4.33%、35.43%,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148元,整体经营业绩一般。2006年10月份之前,军工资产注入将引致业绩提升令该板块成为沪深市场投资热点,之后由于部分公司业绩未达市场预期、投资者转投大盘蓝筹等因素导致部分公司股价深幅调整。我们认为,该板块中具有实质性资产注入题材的个股2007年仍值得关注。近期,中航一集团在资本市场的动作加大。该集团表示原则上一定要实现整体上市,而具体实施中,可以先让旗下一批专业化企业上市。中航一集团旗下主要拥有成飞、西飞、沈飞、上飞、贵航等军民用航空飞机制造类企业和沈阳黎明、西安航空发动机、上海航空发动机等发动机生产企业以及机载设备、武器火控系统生产研发企业,目前在A股市场上市的为西飞国际和贵航股份。我们认为,中航一集团整体上市可令公司受益,未来优质资产进入西飞国际仍可期待。
3.6轴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