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物流金融业务创新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李毅学博士全面阐述了物流金融业务创新的有关内容。物流金融业务创新的实质在于“多方共赢”。李博士深入剖析了物流金融业务在中西方不同的发展轨迹,根据物流金融的实践发展,按照产品生产经营周期的不同阶段,对现阶段物流金融业务的基本结构进行基本划分:一是基于交易关系的预付款融资业务模式,二是基于存货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三是基于应收账款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天津大学刘伟华博士通过模型对2008-2015年我国物流产业资金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显示,资金需求总规模预计72917.784亿元。广州南华工商学院的李齐副教授论述了代理融资方案的基本架构。该方案由金融机构、核心企业、融资企业和担保公司四部分构成。李教授还论述了担保体系。代理融资是建立在信用担保的基础之上,设计较安全又切实可行的代理融资担保体系就成为是该方案的关键所在。北京工商大学的杨浩雄博士提出了物流金融质押物的选取原则,设计了衡量质押物品质的多指标体系。参会代表围绕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从企业运作层面和理论研究层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十五)广西北部湾物流业发展战略
在广西北部湾物流业发展战略专题论坛上,中德合作广西行动学习项目组首先对广北部湾经济与物流业发展作了情况介绍。针对广西北部湾物流发展情况和问题,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汪鸣认为,物流发展的关键是产业发展的需求。他提出“三个转变”的观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规划研究院李锦莹院长认为,广西物流发展要扩大规模增长与提升服务品质并举,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找到广西物流发展的定位。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陈功玉教授认为北部湾经济区目前处于基建期,物流生成量小,此后物流量会有一个较快增长。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专题分论坛上,大连海事大学田征教授认为国际贸易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物流、国际物流发展的成本控制及利润增长来源趋势是集合多种功能的保税港乃至自由贸易区,这也是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广西财经大学彭欣教授认为钦北防三港必须打破地区界限,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整体实力,满足腹地经济及临港产业货运需求。
(十六)校企合作培养物流人才
中外运高级国际商务师黄孟涛认为,校企合作培养物流人才是一条很有实践意义的人才培养途径。校企合作对于企业和高校是双赢局面。黄孟涛先生详细介绍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和中外运校企合作的背景和主要运作经验。最后,黄孟涛先生结合政府的指导、校企的认识和理念探讨了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中外运国际物流学院院长、副教授周颐认为校企合作是高校教学科研建设发展的需求,具有企业先导作用的高校效应;是企业资源利用的高校效益;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周颐院长介绍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与中外运进行校企合作培养专业人才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产学研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会学者和专家围绕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与中外运的校企合作实践和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南京财经大学吴志华教授提出了政府支持、行业支持、校企合作进行创作大赛等建议。湖北经济学院的陶君成教授提出高校、企业、行业、教育部门应针对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政策、措施和实际支持。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秦殿军提出高职高专应单独作为一类探索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运作。
(十七)快递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快递业发展专题分论坛上,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国际快递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刘建新、上海朗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徐勇、联合包裹中国区公共事务总监相峰发表了演讲。论坛首先介绍了中国快递服务业的发展情况。认为,开放(引进)国际快递业务带动了我国快递市场的发展;快递市场的发展促进了服务领域相关部门的改革;快递市场的竞争带来了多重变化。对于当前发展的机遇,论坛认为,一是政策环境的机遇,二是体制改革的机遇,三是市场发展的机遇,四是全球化推动的机遇。对于如何优化国内快递的经营环境问题,与会专家认为,各主管部门应减少行政许可,降低市场准入的门槛,保护和鼓励公平竞争及服务创新。论坛对《邮政法》和交通管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论坛最后提出,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速递业的发展,公平透明的外资政策和继续扩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中国快递业应落实国民待遇原则——在遵守WTO原则的基础上,实行同业同策。
(十八)物流系统优化与仿真
在物流系统优化与仿真专题分论坛上,武汉理工大学张煜博士就物流系统仿真与优化的问题进行的较为深入的阐述,并结合项目组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现代物流综合管理关键技术及平台”,对系统的仿真与优化进行了详细阐述。武汉理工大学的杨艳芳博士就“物流系统建模、仿真与优化工具”进行了演讲,内容涉及到目前该研究领域中主流的仿真方法和仿真软件,主要以Flexsim仿真软件的应用及二次开发为中心,介绍了基于该软件的系统建模方法,仿真流程以及最终的优化求解方式,并结合实际的物流实体展示了仿真模型实例。武汉理工大学的祖巧红副教授就数据挖掘在物流业务中的应用、数据在线分析及可视化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十九)中国货物运输发展
北京物资学院崔介何教授介绍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罗伯特•福格尔关于铁路与美国经济增长的分析。罗伯特•福格尔用“反事实假设”方法,计算社会节约量的数学模型。并得出结论,美国铁路运输对美国的GDP贡献不大。即使没有铁路,美国在工业增长方面基本上也不会受到多大影响。这是对美国经济史学家提出的“美国铁路在19世纪美国经济发展中起了十分重要作用”的否定。北京物资学院张志勇对货物运输中运量运费反向变动现象进行了分析与思考,提出要利用运输“悖论”创造效益。北京物资学院姜旭从空间运输学的角度出发,利用货物流动的相互作用原理、流动的中心地域原理、